明代家具代表了汉族传统文化为基调的家具风格,以简约典雅的造型,科学严谨的结构闻名于世,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声望,被英国的家具大师托马斯在其名著家具指南中立为三大家居之首,分别是明式家居,哥特式家具,洛克可式家具。
明式家具被认为是现代极简主义风格的典范,现在仍然是无可超越的,其特点有造型简练,以线为主,典雅大方;结构严谨做工精细;装饰适度,繁简相宜;木材坚硬有纹理优美。而清代家具的典范则都代表了满族皇家血统的高贵,在装饰上求满求多求杂,花纹设计繁复雕琢,给人一种稳重精致,豪华艳丽的感觉。清式家具在用料上比明代尺寸上要稍微宽大一些。清代家具用豪华的硬木做家具的基本材料,比如紫檀、酸枝木是最为常见的。
我们用常见的7种方法可以分辨古家居的真伪:第一是看手经常触摸的地方的包浆是否自然,如果有坑坑洼洼的地方证明是做上去的。第二看家具的脚腿是否有褪色或受水浸泡的痕迹,如果真正的古代家具在南方的话,会受到这些影响。第三要看家具的底板和抽屉板有没有重新做过的痕迹,看看榫头两端是否是机械加工的。
第四看木纹的走向是否自然,如果不自然的话,是用硬钢丝刷刷出来的。第五看翻修痕迹,如果是翻修过的老旧椅子,会有密密麻麻的钉眼儿,新的就不会有了。第六要看铜活,如果是老的铜活已经被人把玩磨损了有上百年,至少是几十年了,可以发出暗暗的银光,因为好的铜活都是用白铜打造,上面会有一层厚厚的包浆,如果即便没有包浆,时间久远的话,也会有被锈蚀的痕迹。最后一个要看雕刻,古时的家具雕刻的时间限制是比较宽松的,雕工的技艺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,不像现在圆不够圆润,线不够方直。
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,明清家具以其做工精细、文化底蕴十足、升值空间巨大而自然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。然而,古代家具与其他门类的文物一样,也有作假现象,且作伪的手法越来越高明。古代家具的作伪,已成为每个家具收藏、爱好及研究者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。其实,古典家具看似真伪难辨,其实只要作假,好多地方都会露出马脚。
柴木老家具
柴木老家具的作伪,主要有两个方法:制造使用痕迹和用古家具的零件拼凑。
制造使用痕迹:在新做好的家具上泼上淘米水和茶叶水,然后搁在室外的泥土地上,任它日晒雨淋,两三个月里反复几次后,木纹会自然开裂,油漆龟裂剥落,原木色泽发暗,显出一种历经风雨的旧气,仿佛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就浓缩在里面了,很能骗过外行。真品的水渍痕一般不超过一寸,作伪的往往会超出许多。
对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家具,如桌子、箱柜,作伪者通常在表面用钢丝球擦出痕迹,上漆后再用茶杯烫出印迹,用刀划几道印子,看上去真像用了几十年一样。
为了做出包浆,有些作伪者常用漆蜡色作假,甚至使用皮鞋油。而自然形成的包浆,摸上去没有丝毫寒气,反而有温润如玉的滑溜感,而新做的包浆有黏涩阻手的感觉,并且有一股怪味道。如细心观察,不难辨出真伪。此方法也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,有些老板还在家具的抽屉板上做出被老鼠咬过的缺口,或用虫蛀过的老料做到关键部位上,更绝的是,养了蛀虫专门蛀出特殊的效果。
拼凑家具
往往利用木材种类不易分辨的特点,以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,混充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。懂得木料的消费者只要对家具的各个组成部分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。这种不伦不类、既少实用价值又缺收藏价值的古代家具,一般人极易上当受骗。也有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与一般木料混杂拼凑拆改成多件,以牟取高额利润。具体做法是,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,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,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,按照原有样式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家具。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,诡称都是旧物修复。此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,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,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。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奥斯号的签约作者“冰阳”
本文概览:明代家具代表了汉族传统文化为基调的家具风格,以简约典雅的造型,科学严谨的结构闻名于世,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声望,被英国的家具大师托马斯在其名著家具指南中立为三大家居之首,...
文章不错《明清古家具有何区别?》内容很有帮助